何乃古今之上海?无黄浦,上海岂有所依!
俯瞰上海滩,一条蜿蜒壮美的中轴线横亘南北,波纹映照着繁星和彩灯,形成粼粼波光,映在每位游人的脸上。回溯六百年前,现今缤纷璀璨的浦江两岸,当时还是芳草萋萋,一片滩涂。微风裹挟着秋霜和海潮,凝成微寒气息,拂过一位书生的脸颊,他向北眺望着大潮方退的河面,陷入了沉思……
书生正是叶宗行,也是如今黄浦江的缔造者。如果没有他,或许就没有如今的“鱼米之乡”苏松,也没有如今的“东南财富地,江浙文人薮”,更没有如今“江南水乡”和“东方大港”的繁盛。在他的脑海里,是霸王潮来临时四处逃散的难民;在他的心中,是那头夺走父母生命的狂潮猛兽。他望着,想着,心中如撕裂般的疼痛,终于鼓起勇气,代表村民,拦下了郑和的大轿……
叶宗行就这样被推搡着走进了夏原吉的县衙。被派来治水的夏原吉一直在苦苦追寻治水良方,但迫于重重压力,他只好暂时遵循古法,疏通三江,并未理会叶宗行的方略,他的做法得到了明帝和当地权贵的肯定。但叶宗行并未就此放弃,而是坚定地用脚步丈量着土地,坚毅地追寻着他心中那个完美的方略。夏元吉倍受感动,和叶宗行一起奔走调研,倾听着宗行讲述一件又一件刻骨铭心的往事。在两难之中,在权贵压制的夹缝中,夏元吉以死相谏,递上那份满含血与泪的《苏松水利疏》。
一位书生,以自己的信仰和决心,交出了一份智慧的答卷;一位清官,以自己的气度和坚毅,谱写了一纸时代的篇章。江浦合流,北上入海,如今的黄浦江水长流,霸王潮早已不再。但是我们不能忘却的是,两位英雄为了捍卫民族,为了保护国与家,为了留存那缕随柴草袅袅升起的人间烟火而进行的不屈斗争。
应天府的大殿里,响起这样朗然的声音:“苏松人民的饭碗很大,但终究装不满饭,这不在于边缘有多高,而是在于凹陷处有多矮。”孟子曰,“民为重,社稷次之,君为轻。”从这句话中,我读懂了夏原吉的家国情怀,以及他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。
黄浦贯通的那一刻,大江东去,英雄之光照亮了整个上海滩……
史之“黄浦”,新生万象,乃上海古之所依,现之“黄浦”,海纳百川,巨轮鸣笛,此乃东方大港今之所依。古有治水英雄,以不屈担当,治黄浦,兴苏松,如今之上海,谁当传承英雄遗志?
我想,答案应该就是我们自己:当代青少年。青少年承载着一个城市,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,少年强,则国家强。600年前,上海人民的希望,是霸王潮的远去;600年后,上海人民的希望,是青年人的自强,城市的繁荣,国家的复兴。黄浦奔流,岁月流转,我们青少年正紧握着奋勇前行的接力棒,也即将接过历史车轮滚滚前行的方向盘。号角已吹响,奋斗正当时!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站在历史的新起点,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局势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唯刻苦攻读,争做栋梁,谋民族复兴,国家富强,这,是一种使命,更是一种责任。先贤们的精神,我们将传承赓续,不断发扬。新的热血,新的希望,终将汇入新黄浦,汇入新上海,而我们,必将成为新时代弄潮儿!
黄浦之浦,乃上海之浦;吴凇之流,乃上海之流;青年之志,乃上海之志!
何以上海?黄浦东入海,青年正弄潮——此乃上海!(上海市文来中学 七(5)班徐涵哲? 指导老师:谢春苗)